事业单位“调整”三类人员或将失去编制“饭碗”不保
发表时间:2023-09-16 13:12:03 来源:保洁服务
导读:大家都觉得体制内的工作相当于“铁饭碗”,由国家的信誉作为担保,员工的工资都是由国家财政支付,要社会能够稳定发展,体制内的人员就不会失业。
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,为了可以让社会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,我国对体制内的工作也曾进行过多次调整。比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,让很多人失去“铁饭碗”,慢慢的变多的人都开始独立谋生,靠着自己的智慧赚到更多的钱。
当年国家逐渐取消大学生包分配制度,大学毕业生都要自己根据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找工作,当时许多家长都是感到不可思议,但是大家现在已经以为常。所以随国家经济的发展,会对各类单位做不断地调整,并不代表所有的体制内工作都能够一直存在。
特别是我国的事业单位,整体规模非常庞大,年年都会招聘大量的高校毕业生。如果事业单位一直继续扩招,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能轻松的获得编制,这很容易让大家失去继续奋斗的动力,也容易增加社会的负担。因此,现在事业单位进行逐渐的改革以及调整。
如果没有很好的方法对已经录取的人员做调整,事业单位将会对新招聘的人员进行重新的合同签订。以前事业单位都是属于编制内的合同,现在逐渐进行改革,部分事业单位将会全方面实行合同制,这样子就能够节约开支,同时,让大家都有工作动力。
第一类要取消编制的就是高校教师。果果的高等教育体系里面,公办大学占据主体,以前大量的教师都拥有事业编制,这也导致很多大学教师固步自封,不思进取,对学术研究并没有贡献。
这些大学老师占着编制,却没有研究成果,年轻的学者有工作的动力,却没有编制,许多年轻教师都觉得不公平。因此,事业单位的改革,首先就要取消高校教师的编制,执行合同制,并且依据成果进行职位晋升。
从目前的改革情况去看,我国的985高校基本都已经取消教师编制,甚至部分已经入编的教师都已经被追回。部分地方的二本院校为了留住人才,可能才会给予教师编制。整理来干现在的学校招聘,都是提供六年的合同制,没有所谓的铁饭碗可言。
第二类要取消编制的就是医生和护士。以前我国的公立医院都提供事业单位编制,当时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医生以及护士的工资水平较低,可提供编制,就等于更加有保障,能够让大家都更加安心工作。
现在医生以及护士的待遇已得到极大的提升,特别是大城市的医生,收入更是属于中上游水平。鉴于目前的这种市场情况,国家已经针对公立医院做相应的调整,保留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性质,但是不再为新应聘的人员提供事业单位编制。
第三类就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在编人员。这类单位包括殡仪馆、公办印刷机构、剧院、会展中心、展览馆等都在列。这些单位的员工以前都是正式编制,现在要做全面取消。这项工作此前已经逐渐展开,现在都已经接近尾声。
这些单位的员工全部都会改为“聘用制”,也就是签订劳动合同。因此,如果在工作过程有失误或者是出现严重违规问题,也就有一定的概率会被解除劳动合同,不会像以前那样,只是简单地进行处分,能够一直干到退休。
实行合同制,更适合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现在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,大家都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前途,所以都会在工作中积极表现自己,避免在竞争中被淘汰。但是如果我们的单位都有编制,都相当于拥有铁饭碗,大家就会逐渐失去奋斗动力。
大家都觉得实行合同制,才能增加竞争压力,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。只有能进能出,才能确保,单位的流动性,才能确保有新鲜的血液流进来。现在的大学生应该接受这种观念,也可接受大家提倡的合同制。
逐渐取消事业单位的编制,将会成为将来努力的方向。这样子就能够让大家都拥有竞争意识,破除对于所谓“铁饭碗”的依赖,更加适应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。